一、什么是山洪灾害?
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溪河洪水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二、哪些人类活动会加剧山洪灾害?
毁林开荒,造成水土大量流失,洪灾发生频率大大增加,灾害加重。城市的发展,不透水地面增加,暴雨后地表汇流速度加快,洪峰流量成倍增长,而很多新增城镇都是向低洼地发展,防洪意识淡薄,河道淤积严重,洪灾损失严重。还有违背自然规律的盲目开发,乱采滥挖、弃土弃渣挤占河道、进一步加大山洪灾害的危害程度。
三、哪些人群易受山洪灾害威胁?
1、切坡建房不加防护或将房屋建在陡坎或陡峻的山坡脚下的居民,易遭到山洪的威胁。
2、宅基地选择缺乏防洪意识,在溪河两边位置较低处,双河口交叉处及河道拐弯凸岸的居民,易遭到山洪的威胁。
3、在溪河桥梁两头空地随意建房居住的人群,未考虑山洪暴发时往往夹带许多砂石及柴草树木,在通过桥梁拱涵时容易受阻,导致洪水壅涨,易造成桥梁或桥头被冲毁,出现对人员与财产的危害。
4、在山洪易发区内的残坡、积层较深的山坡地或已开裂的易崩易滑的山坡地上建房的居民,如遇到特大暴雨侵蚀冲刷,山体可能崩塌滑坡,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5、不了解山洪暴发信息或预测不到暴雨强度,擅自在山洪易发区的高山上或陡峻山坡下、溪河两边活动,或遇持续强暴雨,晚上在房屋里休息、毫无思想准备的人群,易遭到山洪的威胁。
6、在山洪暴发、洪水猛涨期间,为了出门方便赶时间,就近随意过河、过桥、过渡的人群。甚至见溪河中漂浮的木材、家具等,不顾一切,站在洪水猛涨的溪河边打捞,或乘临时竹排、木排、木桶、船只抢救财产,打捞漂浮物,最容易出现危险。
四、如何以非工程措施防御山洪灾害?
1、建设监测、通信、预警系统。
2、强化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
3、完善防御预案。
4、宣传山洪防御知识。
5、组织居民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方案,在危险区醒目的地方树立明确的警示牌,标明转移对象、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做到危险区群众家喻户晓。
五、山洪易发地区就不可以建宅基地了吗?
山洪易发区是可以建立宅基地的,不过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宅基地应尽量避免高山陡坡,或切坡建房不加防护,否则很容易受滑坡、泥石流毁坏。
2、宅基地应该高出历史洪水线。历史洪水线就是历史上发生在某河段最大历史洪水淹没过的至高点而连得水位线。
3、溪河出口两岸、双河口交叉处及河道拐弯的弯道处,均易受洪水直接冲刷,不宜建房。
4、桥梁两头不宜建房。山洪暴发时常携带大量柴草树木,在通过桥梁拱涵时容易受阻,洪水壅涨,造成桥梁或桥头冲毁。
5、宅基地选择应尽量远离河道,特别不要填河建房。
六、当山洪暴发时应该如何应急避险?
山洪地质灾害发生时一定要牢记,避险要科学,抢险要及时,救灾要迅速。避险:避险要讲究科学正确的避险方式,遵循避险预案,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1、避险转移:走出家门时,要清点人数,照顾好老弱病残孕,关心左邻右舍,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转移路线,有秩序的撤离。
2、避险地点:可选择平整的高地、山地和梯田作为避险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一定不要沿着山沟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转移,更不要在山谷和河沟部扎营,尽量离家近一点,缩短转移时间,便于救灾队赶到。
3、通讯联系不上:要用树枝、石块和衣服等在野外的空地处摆放出近可能大的求救字样,并在求救字样的显著位置插红色或其他颜色鲜艳的标志物,以引起搜救人员的注意。
4、灾情过后:雨停过后,不一定家里就安全,泥石流还可能发生,一定要等一等,上级发布解除警报后再回家。
七、灾情发生了要如何抢险救灾?
一旦发生险情,各村组负责人应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指挥部报告。由县防汛指挥部统一指挥。干部、群众和其他自愿人员组成的防洪抢险突击队,与民政局、交通局、卫生局、水务局等县直各有关成员单位密切合作,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等。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同时将其附近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发生灾情,抢险队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如有人畜伤亡,抢险队协同卫生部门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妥善处理人畜遗体。抢险队协同民政部门做好紧急转移的人员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卫生部门要对灾区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八、如何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是抗御山洪灾害的根本目的,集中体现在发生山洪灾害时要不死人、不伤人:
1、及时转移受威胁的下游群众,抢时间迅速解救被困人员安全脱险;
2、当住宅即将被淹时,在抢救程序上必须保证先人员后财产的原则;
3、如遇家中老人不愿离开住宅时应强行将其转移出去;
4、对受伤人员在脱险后应就地实施紧急救护,伤情严重的应及时转送当地医院治疗。